时间:2021-12-06 20:33:15 来源: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 作者: 点击数:2037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精神和中央的决策部署,国务院2020年6月制定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到2025年将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认为《总体方案》符合中央精神和海南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但存在对金融业重视不够的问题。为此,特提出补齐海南自贸港建设金融短板的建议报告。
《总体方案》作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顶层设计,提出了“三步走”的总体发展战略,到本世纪中叶将海南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然而,《总体方案》中存在明显的金融短板。
《总体方案》在有关“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中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围绕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有序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外资金自由便利流动”。同时还提出“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便利跨境贸易投资资金流动”“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落实金融业扩大开放政策。支持建设国际能源、航运、产权、股权等交易场所。加快发展结算中心”,以及“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支持住房租赁金融业务创新和规范发展,支持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稳步拓宽多种形式的产业融资渠道,放宽外资企业资本金使用范围。创新科技金融政策、产品和工具”等。
纵观《总体方案》关于海南金融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似乎还难以找到要将海南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更谈不上具体实施路径和政策举措。国际经验表明,要素自由流动是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的基本特征,其中资金的自由流动是最基本和最核心的要素流动,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基础条件。国际经验还表明,一个缺乏高水平金融服务的自由贸易港是难以达到国际一流的。换言之,国际一流的自贸港几乎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金融中心,香港如此,新加坡如此,迪拜也是如此。目前,海南金融业的起点太低,基础太弱,确实存在诸多短板,如金融组织单一、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金融人才缺乏等,对标自由贸易港金融业要求,存在巨大的差距。
2020年6月8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指出了海南自贸港金融政策设计与推进的“三项原则”:“第一,按照总体方案所确定的,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的建设。第二,金融定位于服务跨境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第三,以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提出了金融政策总体框架:“一是高水平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开放,便利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资金流动。二是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三是金融改革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四是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并且指出:下一步,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会同海南省政府和其他的金融管理部门,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统一部署,根据《总体方案》实施进程,积极做好金融支持海南改革开放各项工作。然而,至今,仍未见到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权威部门发布有关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政策文件。
令人欣慰的是,2020年9月13日,中国银行发布了《中国银行海南自贸港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该方案共提出了30条措施,核心是发挥中国银行全球化、综合化优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聚焦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支持海南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构建跨境、银发、教育、体育等特色服务场景,深化与个人客户、企业客户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全面合作,将全行机制体制改革、金融科技应用、产品创新研发等成果优先在海南试点,推动金融开放创新,服务智慧海南建设,从机制、人才、科技、风险管控等方面加大工作保障力度,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毫无疑问,中国银行是勇于担当的,但是仅仅依靠一家商业银行提出金融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方案,显然是不够的,层次也明显偏低。
二、补齐海南自贸港建设中金融短板的建议
应从战略高度重视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明显存在的金融短板,尽快拿出三亚金融中心建设的“顶层设计”。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立刻行动,组织国内金融领域的顶尖专家开展调查研究,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出台一份高规格的《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集聚全国之力,采取非常政策举措,在2050年之前将三亚打造成在东南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金融中心,进而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新建三亚“国际金融城”。从未来三亚的“一港、三城、一基地”的总体发展规划来看,金融服务分散其中,根本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也难以支撑国际一流自贸港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遵循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形成政策洼地和磁场效应,加快全球先进金融要素在三亚集中集聚。建议按照国际高标准,重新规划设计,打造三亚国际金融中心的地标和名片。凡是金融中心,都有自己的地标和名片,如纽约华尔街、伦敦金融城、香港中环、上海外滩和陆家嘴、北京金融街、重庆江北嘴等,海南自贸港必须有自己的地标和名片。
第二,通过重组、新设等手段,打造几家总部设在三亚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建议设立“海南新发展银行”,这是一家由中央政府主导和地方政府参与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其规格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看齐,不同于1990年代已经破产的那个“海南发展银行”。由中国政府牵头,RCEP成员国参与,共同设立一家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海上丝绸之路新发展银行”,总部放在三亚。从南海北望三亚市,远远就能看到“海丝银行大厦”这个标志性建筑。
第三,设立“三亚证券交易所”。鼓励合格的境外机构在此发行股票和熊猫债券等有价证券,并进行交易,做大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推动中国从“商品输出大国”走向“资本输出大国”,同时补齐亚洲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这块短板,这也是中国从“金融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在伦敦、巴黎和法兰克福等国际金融中心压制之下,卢森堡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关键就在于它集聚了众多国际银行机构和拥有竞争力的国际债券市场,其经验值得三亚借鉴。中央要扶持三亚与香港、深圳、新加坡等金融中心进行差异化竞争,建议将上海证券交易所定位于主板和科创板,深圳证券交易所定位于主板和创业板,三亚证券交易所定位于国际板,形成我国资本市场“三足鼎立”的新发展格局。
第四,吸引全球高端金融要素有序流入。包括资金、机构和人才在海南集中集聚,鼓励国际金融机构的区域总部落户三亚,发展能源、资源、环境和热带商品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大力发展贸易融资、海上保险、资产管理、融资租赁、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等业务,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贸易融资中心、海上保险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融资租赁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和普惠金融示范基地。
第五,建立海外人民币离岸市场和金融中心的网络体系。与香港、东京、首尔、悉尼、科伦坡、路易港、卡萨布兰卡、约翰·内斯堡、迪拜、阿布扎比、阿斯塔纳、伦敦、巴黎、卢森堡、法兰克福等国际金融中心合作,与上海在岸人民币中心形成呼应,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目前,我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都有贸易逆差,这是向境外输出人民币的传统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建议在中日、中韩和中澳的经贸合作中扩大本币结算和货币交易,共建本币跨境循环机制。同时扩大与传统国际金融中心合作,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金融中心开展战略合作,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课题组(执笔:徐洪才)
二〇二一年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