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武 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

时间:2021-12-06 15:31:00 来源: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 作者: 点击数:2882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

离不开对中国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武 力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以上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尤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鼓舞,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自从1859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面世到今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经历了170余年的发展。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特别是经过1978年以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但是,就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看,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笔者作为研究新中国经济史的学者,更加感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设除了从充满活力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还需要从历史中汲取养分。这样才能使其理论体系更加完整,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已故著名经济史学家吴承明先生曾经说“经济史是经济学的源而不是其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诞生于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分析之中。正如恩格斯提出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并计划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向前延伸到前资本主义社会一样,其后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一直在研究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并将其定义为“广义政治经济学”。斯大林还据此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中国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开始于1946年,是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于1946年在周恩来同志的鼓励下开始的。新中国建立以后不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很快就发现: 不仅苏联教科书中有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述有明显缺陷,而且其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也主要是以欧洲为例的,没有展现出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是怎样纠正这种局限,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没有解决,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没有解决。改革开放以后,担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的许涤新同志决心完成周恩来同志的嘱托,继续进行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并于1986年写出带有中国历史的三卷本的《广义政治经济学》,其中第三卷是在他逝世以后于1988年才面世。此后,随着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如火如荼地展开以及西方经济学的“东渐”,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基本上无人问津。

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作为理论经济学重要分支的经济史研究也不断深入,由此带来了两个认识分歧: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和研究范式还是否具有指导作用?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三是它与资本主义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如果不能从理论上回答上述三个问题,中国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就不能真正建立起来,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就不能真正普遍地坚定起来。而广义政治经济学则是回答这两个问题的理论基础和历史验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毫无疑问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它具有普遍性,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它又具有特殊性,即中国特色。为什么具有这种特殊性?它是怎样形成的?又将向何处发展?则需要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和国情来分析。因此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说,如果缺乏对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学解读,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中国广义政治经济学来支撑,理论将是不完整,分析框架也是不牢固的。古人在《大学》中曾经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要说到它是从哪里来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他们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进行创造。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连个历史时期就政治经济学来说是一种什么关系?进一步追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建立新中国?中国为什么会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再进一步追问:中国在1840年以后为什么没有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那样选择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更进一步追问:中国在18世纪之前曾经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为什么没有率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从古代到今天,就社会形态及其演变来说,都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欧洲历史为典型的社会形态及其演变规律有较大的差异,我们没有经历过欧洲那样的典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也与欧洲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没有经历过欧洲那样的典型资本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同样,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列宁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也有很大的不同,怎样认识和解释这种差异? 如果对于上述问题没有一个深入研究和科学合理的广义政治经济学解释,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不能牢牢扎根于中国大地,就不能与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融为一体并真正发挥出习近平同志所期望的指导作用。

如前所述,中国今天特色社会主义是从昨天的社会主义发展演变而来的,而昨天的社会主义又脱胎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演变,又是以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为起点并受其正反两个方面制约的。因此,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要拓宽历史视野,从世界历史发展和社会形态演变的多样性、大格局中去研究,更要从中国的历史、特别是广义整治经济学方面去研究和建设。就中国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来说,目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中国广义政治经济学既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又是经济学、政治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属于研究周期长、知识面要求宽、产出成果慢的学术领域,因此应该应引起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在研究课题设置、研究机制、合作方式方面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的办法。首先,要把“中国广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共识,把相关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凝聚到这一历史任务上来,为中国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制定出大体的任务和时间表,为各领域研究者的分工合作和任务树立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研究目标,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尽管我国提倡学术研究自由选题、百家争鸣,但构建中国广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仍需要我们动员全社会的智慧来共同努力。其次,要形成能够整合各领域研究成果的机制,建立中国广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项横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和纵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不断吸收各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更为有效的机制,实现研究成果的交流与整合。最后,在国际交流中扩大中国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力,让我们的历史和理论“走出去”,并凭借历史和理论自身的魅力吸引更多世界级的优秀学者参与这项研究,由此形成我国在国际历史学和经济学领域的话语权。

第二,中国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需要广阔的历史视野。首先,要具有全球视野。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历史的只要组成部分,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越是靠近当代,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越多,特别是在19世纪资本主义全球化以后,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不仅联系和影响大大增加,而且在发展的步伐和社会形态的演变上,也趋于同步,差异越来越小。因此,如果没有全球视野和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共同规律的把握,没有对“五种社会形态”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中的形式多样化和时间上的步同步有基本的认识,就很难把握和准确评估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演变。其次,对中国历史要有“通古今之变”的决心。由于广义政治经济学属于经济学、政治学与历史学交叉研究,因此对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就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研究现实经济和政治问题的学者往往缺乏历史知识和方法训练,而研究历史的学者则往往缺乏对现实问题的了解和新理论方法的掌握。但是就目前来看,主要的问题还是对中国历史的整体把握和认识方面,即使是研究历史的学者,也往往受到断代史研究的局限,不能贯通历史。特别是目前在历史研究中有一种过于重视“细节”问题的倾向,即所谓“碎片化”,而忽略甚至轻视宏观和通史研究,应该避免。

第三,中国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需要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经济学知识和方法。由于中国广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是用政治经济学老剖析中国历史,从而形成具有中国历史和现实特色的广义政治经济学。因此对于研究者来说,目前最需要的是深入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理论体系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不是掌握几个词汇、运用几个观点就能解决问题的,要有吃苦和长期的思想准备。其次,经济学、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现在发展越来越快、越丰富,我们只有站到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前沿,运用最新并被实践证明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才能使得我们对历史的研究达到一个高的起点,才能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向匹配,才能显示出其价值,也才能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

(作者:武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时代安全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123456789@qq.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