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2-06 11:40:55 来源: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 作者: 点击数:14575
贫困山区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紫云实践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紫云乡紫云村党支部书记 冯开银
(2015年12月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冯开银,来自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紫云乡紫云村。紫云村过去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和上访村。上世纪70年代为支持修建国家中型水利工程紫云水库,全村700多名群众全都搬迁到生产条件极差、交通不便的高山上,仅靠人均4分多的薄田瘦地勉强度日。村民一年肩挑背磨忙到头,睡的是板板床,烤的是堆堆火。群众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村社干部工作几乎就是要粮要款搞救济。村民隔三岔五到政府找麻烦。那时有人就编了顺口溜:“穷山恶水刁民狂,有女莫嫁紫云郎。”
穷则思变,不变更穷。为了摆脱贫困现状,村民先后自发种植过柑橘、苹果,也尝试养殖奶牛、长毛兔,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个别村民损失惨重。“种得种不得,干部要晓得”。紫云村的出路在哪?种什么赚钱?村党支部、村委会看在眼中,急在心里。跑市场、请专家,寻找致富门路成了村干部的重要工作。2001年,四川省农科院的专家到紫云开展土壤调查时发现:紫云山上的石谷子(页岩)土壤蓄水性差,偏旱;山下的紫云水库使小气候温润,偏湿。这“一旱一湿”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看着专家给出的报告,村干部有点“拨云见日”的感觉,但村民却不怎么“买账”。因为种猕猴桃在村里已不算新鲜事,过去种了挖,挖了种,没有见种猕猴桃能富起来,也根本不相信“野果子能当饭吃”。那些过去饿怕了的长辈,甚至用“不务正业”来教训村干部和有种植猕猴桃想法的晚辈。
为了打消群众顾虑,村支部、村委会费了一番心思。先是坐在一起分析总结过去种猕猴桃失败的原因,确定了品种、品质、品牌的“三品”发展战略,选择了个大、心红、汁多、适合鲜食的“红阳”猕猴桃作为主要栽种品种。再是发动党员干部率先种植,示范带动。党员李明秀开垦10亩荒山,贷款450元,买了1000株猕猴桃苗带头种。投产第一年,她家卖了1900元,第二年卖了6000元,李明秀越种越有信心,如今她家年纯收入高达16万元。有了党员干部示范带头并见到了效益,村民开始扩大种植面积。山上地少,就垒砌整理边角地;山上地薄,就放炮打树窝;山上地瘦,就到几里外运土填窝;山上缺水,就从山下的水库里背水浇苗;村民无技术,就请来专家传授技术……就是在这样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紫云村民靠着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斗志,闯出了一条种猕猴桃致富之路。截至2015年,全村201户人家,家家都种猕猴桃,今年面积达到1320亩,产量700余吨。
猕猴桃种起来了,如何让村民获得最大的实惠?我们采取了“典型引路、合作社聚力”的办法。2010年,组建了全区第一个猕猴桃专业合作社,采取现金、果园入股等形式吸纳社员,把农户分户种植组织起来,从技术培训、物资供应、病虫防控、品牌培育、产品营销等五个方面统一服务,带着农民抱团干。2014年,合作社建起了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保鲜库和近5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采取“农超对接”、社企合作、电子商务等形式扩大销售渠道。目前,合作社入社社员326余户,每年提供技术服务收入,达120万元。2015年猕猴桃交易市场交易额达600万元以上。
“农业不能单纯看作第一产业,还可以带来休闲、体验、养老和乡愁记忆,开发这些复合功能,正是山区农村的希望。”这是昭化区委、区政府对紫云村发展指明的又一方向。2010年,在全省“挂包帮”活动中,我们村被确定为省长及省政府办公厅“挂包帮”的联系点,在省、市、区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充分发挥紧邻国道212线交通便利和紫云水库水清山绿的自然风光的优势,坚持农旅结合、产村融合、一三产业互动发展,以“现代猕猴桃园”和秀丽的湖光山色为依托,大力发展果园风情采摘游、新村农家休闲游、湖色观光垂钓游等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发展功能,一产三产有机融合。目前,村年接待游客逾万人次,旅游收入40余万元,带动了紫云村经济的再次飞跃。
如今的紫云村摘掉了贫困村的穷帽子,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1万元。91%的农户建起了小洋楼,近60%的农户购买了汽车,建起了小花园,用上了自来水,烧上了节能灶,日子越过越红火!“紫云猕猴桃”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成功注册了全国首个猕猕桃地理证明商标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紫云猕猴桃”分别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深受消费者喜爱。紫云村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产业村,“产业致富本领强,有女争嫁紫云郎。”这是现在紫云村新流传的顺口溜。2015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紫云村的发展变化,是我们在党和政府富民政策的指引下,推动贫困山区特色农业现代建设的尝试,在推进工作中有以下三点启示:
一是激活要素聚民力是推进发展的基础。山区贫困村基础落后、信息封闭、交通不便,或多或少地有“等、靠、要”的思想,存在“要我致富”的旧有观念,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发展。要找准发展路子,必须解决群众的观念问题,激发内生动力。要深入到群众当中,给群众讲政策、讲发展,让群众理解要想脱贫,只有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才能实现自我发展,才能真正脱贫。要用活外力资源,积极争取民生项目、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尽量争取到更多的资金,统筹用于民生工程,保障民生工程所需。要激活资源要素,要充分把握自身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因山制宜调整结构,找准适宜发展的主导特色产业,才能走出符合村域实际的发展路子。
二是创新机制集民智是推进发展的动力。干部推动、典型带动、群众互动是推进农村发展最好的联动机制。李明秀是我们紫云村种植猕猴桃的第一人、兴业致富的带路人。在她的带领下,紫云村人都靠着猕猴桃发家致富了。在“老板”进村流转土地的新形势下,紫云村压根儿就没有动过引进业主的念头,而是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引领组织、示范服务作用,引导农民以入股形式,组织农民抱团自己干,走“支部引领合作社、合作社促进产业、产业富民强村”的新路子。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把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拱手让给资本和老板,我们实在不甘心、不情愿。尽管带着农民自己干压力很大、辛苦得多,但农民得到的实惠绝对最多!”
三是夯实基础解民困是推进发展的目的。以农民受益、农民增收为重点,不断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是农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让群众“住上好房子”作为增进群众福祉的重中之重,坚持山、水、林、田、路等农业基础设施综合治理,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把解决行路难、用水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等作为民生基础性工作,整体推进文化、卫生、通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要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农村文明素质提升活动,丰富群众农闲娱乐生活,促进农村健康文明新风逐步形成。
尊敬的各位领导,紫云村的发展才刚刚起步,犹如襁褓婴儿,请各位领导、专家多支持,多关注,多关怀。同时,真诚的邀请大家来紫云村指导工作,宣传、品尝“紫云猕猴桃”!
谢谢大家!